「2018巴爾幹半島」 Day19-2 國家:羅馬尼亞Romania – Day19-2 推翻共產黨暴政的首發城市—蒂米什瓦拉Timisoara
推翻共產黨暴政的首發城市—蒂米什瓦拉Timisoara↴
蒂米什瓦拉豐富的分裂主義建築為蒂米甚瓦拉提供了相當恰當的綽號“小維也納”。分裂主義在這裡有兩個截然不同的建築階段。蜿蜒的線條和花卉裝飾的特點是第一階段一直持續到1908年。第二階段一直持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看到了更簡單,更大的幾何設計建築。羅馬尼亞的分裂主義是拜占庭風格與後來的現代主義建築之間的重要聯繫
第一個引入馬拉電車(1869年)和電子街道照明(1889年)的歐洲城市
蒂米甚瓦拉建在沼澤地上
大都會大教堂下面有5000個橡樹支撐
好萊塢最初的泰山人Johnny Weissmuller出生在這裡
1989年革命紀念博物館(Muzeul Revolutiei) ↴
紀念館展示羅馬尼亞民兵和軍隊制服,證人和革命參與者的書面證詞,個人文件,視聽檔案,圖書館和一系列報紙。可根據要求顯示Nicolae和Elena Ceausescu上升和下降的視頻。
柏林圍牆一角↴
聯合廣場(Piata Unirii)↴
市中心對面就是風景如畫的哈布斯堡時代的Piata Unirii,因其壯觀的羅馬天主教和塞爾維亞東正教大教堂而聞名。廣場上有歷史悠久的柔和色調建築。在18世紀,這是該市的商業中心和眾多軍事遊行和宗教儀式的場地。
塞爾維亞東正教大教堂↴
該建築的基石建於1745年,是蒂米甚瓦拉的塞爾維亞主教Gheorghie Popovici。最初,這座建築很簡單,謹慎,以拜占庭風格建造。,它用豐富的淺浮雕裝飾,今天仍然可以欣賞。大門上方是蒂米甚瓦拉塞爾維亞東正教主教的紋章。這座宮殿曾是並且是東正教信仰和文化的真正中心。
美術博物館Art Museum Muzeul de Artă↴
美術館前身是軍事總部巴洛克式建築
羅馬天主教大教堂(Catedrala Episcopala Romano-Catolica)↴
設計師是維也納的Joseph Emanuel Fischer von Erlach,1750年以後由Hans Lechner繼續,最後由兩位蒂米甚瓦拉建築師,Johann Theodor Kostka和Carl Alexander Steinlein在1774年完成。主教座堂為奧地利巴洛克風格,供奉本教區的主保聖人聖喬治。正祭台的聖喬治像是維也納美術學院Michelangelo Unterberger的作品。側祭台繪畫由Johann Nepomuk Schöpf繪於1772年。管風琴由Leopold Wegenstein製作。
自由廣場(Piata Libertatii)↴
舊市政廳Primăria Veche, Timișoara↴
羅馬尼亞等奧匈帝國時期的建築,1731年,舊市政廳的奠基石,當時也奠定了新的市鎮或德國的市政廳。1735年,市長Peter Solderer在新大樓中連任。在建築物的前面,仍然可以看到城市的封印,這是一座防禦城市的兩座塔樓之間的敞開的大門。在整個歷史中,市政廳門面已經多次恢復。舊的外牆是對稱的,中間有一扇門,上面有一個陽台和前會議室的四個拱形窗戶。直到1949年,市政廳才在這座大樓中運作。
勝利廣場(Piata Victoriei)↴
這座城市最有趣的景點之一是其優雅的巴洛克式建築,遍布城鎮,尤其是主廣場Piata Victoriei,從歌劇廣場(Piata Operei)延伸至Loga Boulevard。 重點是廣場 南側高聳的羅馬尼亞東正教大教堂(Catedrala Ortodoxa Mitropolitana)。建於1936年至1946年間,其綠色和紅色屋頂瓦片採用馬賽克設計。在大教堂前,紀念那些在1989年革命期間喪生的人,這些人推翻了共產黨的統治。在1989年革命紀念館 (Muzeul Revolutiei)提供了一個全面了解蒂米甚瓦拉革命
起因
1989年12月16日,蒂米甚瓦拉市法院宣布開除匈牙利族持不同政見者特凱什神父的公職,並責令他立即搬出公房,幾百名匈牙利族教徒上街舉行示威遊行表示抗議,遊行隊伍很快增加到幾千人。示威者高呼反政府的口號,焚燒齊奧塞斯庫的著作,衝擊並佔領了市政大樓。當局出動大批軍警,用武力鎮壓示威群眾,釀成流血事件。12月20日,齊奧塞斯庫訪問伊朗後回國,發表電視講話,指責蒂米甚瓦拉的民眾示威是“恐怖主義行動”,是外國間諜機關指使的,並宣佈在蒂米甚瓦拉市實施緊急狀態。結果反而使抗議浪潮擴展到全國,終於導致齊奧塞斯庫個人的悲劇和整個國家的劇變。
事件經過
1989年12月21日,在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共產黨總部前廣場舉行集會,近10萬人被動員參加。齊奧塞斯庫在集會上講話,試圖引導人們站在他的角度上譴責蒂米甚瓦拉事件是“鬧事”。就在演講過程中後排有人點燃爆竹(當事者被警察槍殺),造成現場混亂;同時現場出現喇叭大聲聲稱保安部門正向人群射擊,一場“革命”已經開始云云。在一些大學生和部分市民的參與下,集會轉變為一場反對齊奧塞斯庫的抗議示威。一場“革命”就這樣在齊奧塞斯庫的眼皮底下爆發。 保安部門向人群開火,造成傷亡,此場景又被電視直播,被全國的觀眾看到,這一切更激起了人們的不滿。齊奧塞斯庫深感不妙,當日召見被他稱為“推煤車工”的國防部長瓦西里·米利亞,要求動用軍隊。但米利亞予以拒絕。齊奧塞斯庫立即下令處決了米利亞。 第二天,羅馬尼亞國家電台報導米利亞為“自殺”,但人們很快就了解了真相。此舉激怒了軍方,軍隊與齊奧塞斯庫決裂。當夜,軍隊與廣場上聚集的民眾一道,開始佔領各政府機關。各地都出現了齊奧塞斯庫的保安部隊和反對齊奧塞斯庫的軍隊激烈交火的場面。 12月22日齊奧塞斯庫嘗試下戒嚴令,但無濟於事。他意識到他已不能控制局勢,便和妻子埃列娜嘗試乘直升機脫離羅總統府。這一切都被已倒戈的羅馬尼亞國家電台向全世界播出。同日,各反對派和共產黨內反齊勢力結成救國陣線。 12月23日齊奧塞斯庫夫婦被救國陣線逮捕。 12月25日軍事法庭判決齊奧塞斯庫夫婦犯有屠殺罪和非法擁有大量來源不明財產罪,並於當日執行槍決。
結果
救國陣線取得了政權,對羅馬尼亞進行了民主化改革。1990年5月,羅馬尼亞舉行大選,救國陣線獲得勝利,隨後伊利埃斯庫當選總統。
羅馬尼亞共有16座母狼餵兄弟的雕像↴
傳說羅慕盧斯(Romulus) 和瑞摩斯(Remus) 的祖父 Numitor 被弟弟 Amulius 篡位,並下令將剛出生的雙胞胎投入台伯河,這對兄弟被母狼所救與哺育,直到一個牧羊人收養且教育他們,雙胞胎長大後知道真相,帶領追隨者殺了 Amulius,恢復祖父的王位,羅慕盧斯建立了一個新的城市,命名為羅馬。以上為羅馬的起源
東正教大教堂Timișoara Orthodox Cathedral↴
正名為蒂米什瓦拉正教會大教堂,於1941年建成,是位於羅馬尼亞西部地區城市蒂米什瓦拉的一座東正教的教堂,被列入羅馬尼亞的歷史紀念建築。高約90尺,共有11座小塔,其中最引人注目莫過於炫彩奪目的金綠色塔頂了,主要為新摩爾多瓦風格,這種風格是基於羅馬尼亞東正教,文藝復興晚期,奧斯曼帝國及拜占庭式的建築元素,如屋簷下的壁龕, 內部拱頂上稜形星星,及各種顏色的色盤 由於此處珍藏許多羅馬尼亞的典籍和繪畫,對於喜愛歷史和藝術的人來說是塊大瑰寶也不為過。
國家歌劇院,National Theatre And Opera House Timisoara Teatrul Național Timișoara↴
歌劇院廣場前於1989年12月中,爆發民眾反共大示威,獨裁者齊奧塞斯庫下令開槍,上百民眾倒在血泊之中,憤怒的民眾佔領了國家歌劇院,高舉沒有共產黨標誌的國旗,點燃了羅馬尼亞全國民眾起義。
1989年12月21日齊奧塞斯庫Ceausescu,陽台上向集會群眾發表講話,試圖平息抗議↴
晚餐在廣場旁邊吃↴
Hotel Timiso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