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法國」台灣✈️香港✈️法蘭克福✈️法國DAY2-1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

事隔好久 都忘記怎樣獨自出門旅行. 1.4492.0

一航廈 美女主廚嵐舒 麵包店

萊茵河畔古典名城,德文字義:「路上的城堡」,歷法德兩國交替統治,第二次 世界大戰後歸法國。是亞爾薩斯(Alsace)首府,西元 1949 年歐洲理事會 (European Council)在此地※Palais de l’Europe 成立,西元 1977 年至 1999 年亦是 歐洲議會所在地。

史特拉斯堡觀光局網站:https://www.visitstrasbourg.fr/en/welcome-in-strasbourg

古騰堡廣場(Place Gutenberg)

史特拉斯堡在萊茵河的關鍵位置,使得城市開始富裕起來

隨後歐洲啟蒙運動興起,這裡來了一個最有名的市民:約翰尼斯•古登堡古登堡是活字印刷的發明者,在1434-1444年就住在史特拉斯堡活字印刷可說是開啟啟蒙運動最重要發明之一

在此之前,讀書和寫書(抄書)是一群挑選出來的教會僧侶的工作如聖經過去就是透過手抄本得以流傳

而如今印刷術誕生後,有更多的人可以接觸到印刷書籍,思想也得以快速交流世上的第一份報紙就是在史特拉斯堡印刷的

史特拉斯堡主教座堂《 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Strasbourg 》

地址:Place de la Cathédrale, 67000 Strasbourg, 法國

教堂是由來自附近孚日山脈的砂岩所建成的,也曾以142公尺的高度在1647年至1874年的227年間成為世界最高建築,現在依然是世界第六高教堂。這座哥德式教堂的最大特色在於她只有正面左邊的一座尖塔,卻沒有與其對稱的右邊尖塔。這是因為當時財力不足,所以無法完成建造,卻也讓這座只有一座尖塔的教堂成為特色。

法國大文豪雨果說:聖母院大教堂是”巨大與精緻的完美結合”,正中央大門上方是美麗的玫瑰圓窗,像盛開綻放的花朵,美不勝收。著名的席伯爾曼Silbermann風琴,成為教堂內的亮點

史特拉斯堡主教座堂內部的18公尺高The Astronomical clock有名的是天文鐘 ( Horloge astronomique )天文鐘,建於十六世紀,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傑作。

在1547年便開始運作。由史特拉斯堡數學家與瑞士鐘錶匠於十六世紀所共同創作。每天只有中午12:30會有 10 分鐘的表演會有(孩童、少年、成人和老人代表人生四個階段的雕像出來報時)其他時間:十五分鐘的時候死神提著斧頭出來報時

史特拉斯堡主座教堂:登塔

挑戰登上教堂塔樓;爬上332階樓梯,便能欣賞到史特拉斯堡城市景色喔!據說如果天氣夠好,可以看到德國的黑森林和孚日山脈!

卡梅澤爾府邸Maison Kammerzell 

是史特拉斯堡的一座保存完好的中世紀神聖羅馬帝國建築,這間房子是西元1427年興建的,,在1467年和1589年兩次改建,屬於德國文藝復興,下部石砌,上面各層為木架構雕窗。正面有雕刻了聖經故事的75扇窗,16世紀時期的屋主 – 起司商人 Martin Braun, 以聖經、希臘、羅馬跟中古世紀為題材,設計了多彩多姿的外牆(現在是一家米其林推薦餐廳Maison Kammerzell  )

在歐洲。吃過最好吃一家KEBAB土耳其旋轉烤肉

不同口味醬汁。搭配肉片。有夠好吃。對於肉控者來說。

羅昂宮 Palais Rohan是法國史特拉斯堡的一座著名的巴洛克建築,自19世紀末起,設有三座重要的博物館:考古博物館 、裝飾藝術博物館和美術博物館 。羅伯特海茨美術館也設在該建築的側翼。

下圖右)Musée de l’Œuvre Notre-Dame聖母院博物館博物館 左翼,簡單山牆,哥特式建築 ,是最古老的,建於1347。

下圖中)右翼,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建於1579年。

小法國區又稱小法蘭西區(法文:Petite-France)是史特拉斯堡最美的水鄉;於1988年被列入UNESCO世界遺產

15世紀時 史特拉斯堡這個區域當時由德國人統治 而小法國這一代充斥著法國妓女 因有許多妓女染上梅毒   梅毒當時在一些地方也稱為法國病(Franzosenkrankheit) 因此 德國人才以有貶義的“小法國”來稱呼這個區域 現在還看得到當時梅毒的醫院 這區主要的居民是皮革工匠跟漁夫,在運河四通八達的地方形成聚落,迷人的小法國區也是前來史特拉斯堡,不容錯過的景點之一

皮匠屋(La Maison des Tanneur) 製革工坊從前是皮匠聚會的地方,現在則是一間餐廳「ue du Bain-aux-Plantes」

⼩法國在過去是史特拉斯堡最貧窮, 汙染最嚴重的地區. 當時染上性病的法國⼠兵被送到這裡居住時, ⼀家醫院收治了這些換了所謂”法國病”的⼠兵 因此”⼩法國”的名稱便這樣傳開了 這裡也多居住製⾰⼯廠的⼯⼈, ⼯⼈常將⽪⾰在屋頂曬乾 後來也成為⼩法國的地標: ⽪匠屋 (La maison des tanneurs)

走進小法國區時正好碰到旋轉橋因為有船隻要通過,橋面整個旋轉的奇景

相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