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St. Peter s Basilica

https://www.basilicasanpietro.va/en

地址: Piazza San Pietro, 00120 Città del Vaticano, 梵蒂岡

聖伯多祿大殿,又稱聖彼得大教堂,是位於梵蒂岡的天主教會宗座聖殿,建於1506年至1626年,為天主教會的重要象徵之一。作為最傑出的文藝復興建築和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其佔地23,000平方公尺,可容納超過六萬人,教堂中央是直徑42公尺的穹窿,頂高約138公尺,教堂前方則為聖伯多祿廣場、以及屬於羅馬市轄域的協和大道

梵蒂岡正式名稱是「The Holy See教廷」,也稱為(State of the Vatican City)。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西北方台伯Tiber河右岸小山丘上。從羅馬Via della Concilizacione協和大道,踏進聖彼得廣場就進入梵蒂岡的國境,這個國家境內沒有河流、高山(最高點七十五公尺)等自然景觀,沒有農業、工業,地理上只是位在義大利境內兩個「國中之國」之一最小國,國內生活必需品如水、電、食品、燃料等皆由義大利供應。城內建有火車站,經過八百六十二公尺長的鐵路聯結羅馬聖彼得站與外界聯絡。

擁有世界最短的鐵路 梵蒂岡領土不大,它們仍然有自己的鐵路系統,稱作「梵蒂岡鐵路(Ferrovia Vaticana)」。 特別的是,梵蒂岡鐵路是一條從羅馬聖彼得車站連接梵蒂岡的鐵路,雖然全長有超過一公里,但由於在梵蒂岡境內的鐵路部分僅有 300 公尺,因此也被譽為「世界最短的鐵路」! 梵蒂岡鐵路於 1932 年完工,直到 1934 年才正式通車。主要是用來運輸梵蒂岡教宗、國家高層人員和重要貨物運輸等用途。這條鐵路沒有對外開放,所以一般遊客沒辦法透過搭乘梵蒂岡鐵路來享受美景

進入時不會得到護照印章,沒有監獄或醫院,擁有自己的足球隊和世界上最短的鐵路。

雖然梵蒂岡每年接待數百萬遊客,但世界上只有不到一千人可以聲稱它是他們的祖國。梵蒂岡城的官方人口約為800人。有趣的是,其居民的公民身份是有條件的。由於梵蒂岡城沒有醫院,沒有人可以在這裡出生,(小孩在哪一個國家出生,就能夠獲得該國的公民身份。可是呢,這個規則在梵蒂岡可是行不通的喔!因為根據梵蒂岡的規定,它們是無法允許一般人在國內生產的。至於不能在梵蒂岡生小孩的原因,除了當地沒有醫院能夠接生之外,也由於梵蒂岡的主權隸屬教宗,並不能夠算是一個真正的國家或政府,因此梵蒂岡沒有小孩出生就是公民的概念。)

這意味著沒有永久的梵蒂岡公民身份。公民身份可以通過被任命為羅馬教廷(教皇的管轄範圍)的工作任務來獲得,這也延伸到同居親屬或配偶。一旦工作任務被終止,公民身份也隨之終止。

西元十六―十七世紀世紀重建的聖彼得大教堂,是文藝復興時期規模最大的建築,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教堂。聖彼得大教堂由三部分組成,從西向東依次是教堂、梯形廣場和聖彼得廣場

設計概念~中間耶穌身體是大教堂,兩道半圓形門廊就像是耶穌展開的雙臂,象徵著上帝的雙手,擁抱著信徒,迎接隨時從世界各地來的信徒。

從西元十四世紀起,梵蒂岡成為教皇的主要居所。教皇聘請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和藝術大師大興土木,因而為梵蒂岡留下了大量藝術遺產。

梵蒂岡博物館由西元十二世紀始建的梵蒂岡宮殿的一部分改建,收藏著從古至今的藝術名作,西斯汀教堂the Sistine Chapel內,有米開朗基羅所作的壁畫「最後審判」和「創世紀」穹頂壁畫。在簽署室內,有拉斐爾作的「雅典學院」和「帕納索斯山The Parnassus」等精美壁畫。此外還有希臘、羅馬名作「觀景樓的阿波羅」、「勞孔Laocoön」。圖書館內現有數七萬五千件手抄本,還有一百六十萬冊的典籍,版畫以及馬丁路德、米開朗基羅等名人書稿手跡。

進入都必須通過安檢

沒有監獄的國家:梵蒂岡由於領土面積的因素,因此在國境之內無法建造監獄。所以只要有人在梵蒂岡犯罪並且被拘捕,都會直接送至義大利的監獄內服刑,至於關犯人所衍伸的費用將由梵蒂岡全額負擔。

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皇帝在聖彼得墓地上修建的,於公元326年落成。

16世紀,教皇朱利奧二世決定重建聖彼得天獨厚教堂,並於是1506年破土興建。在長達120年的重建過程中,文藝復興時期幾乎所有重要的建築師都曾參與過教堂的設計和裝飾。義大利最優秀的建築師–布拉曼特,成為第一位聖彼得大教堂的建築師。他果斷地拆毀了幾乎整個君士坦丁時期建的舊教堂,他計劃把新教堂建城希臘十字架形。但開工幾年後,教皇朱利奧二世與布拉曼特相繼去世。並且,由於當時的政治和經濟形勢的影響,這項巨大的工程未能取得多大進展。直到1546年,教皇保羅三世任命著名的藝術家—70歲的米開朗基羅為首度建築師方見起色。米開朗基羅在建設聖彼得大教堂中充分表現出他的天才。米開朗基羅的設計方案由後來的一些建築師完成。

教堂圓拱頂是由德拉波波爾達完成的,卡洛.馬德爾諾完成了教堂中殿及教堂的正面。並根據教皇五世的命令將新教堂改成拉丁十字架型。1626年11月18日 才正式宣告落成。

聖彼德大教堂佔地超過五英畝,坐落在聖彼得墓的頂部,寬 500 英尺,長 730 英尺,是地球上最大的教堂建築。

正面上鑲嵌著一條長長的銘文:IN · HONOREM · PRINCIPIS · APOST · PAVLVS · V · BVRGHESIVS · ROMANVS · PONT · MAX · AN · MDCXII · PONT · VII 翻譯:為了榮耀宗徒之首,保祿五世,波爾蓋塞家族成員,羅馬人,最高教宗,1612年,第七個教宗年所建

左手持劍、右手持卷的聖保羅

聖彼得大教堂登頂門票~分兩段上去

• 第一段搭電梯+第二段320階階梯

•第一段231階梯+第二段320階梯,共551階

聖門是禧年特有的象徵。 2025年羅馬主教在梵蒂岡大殿開啓聖門,邀請教會團體進入天主的家。 聖門只能進不能出,穿越它意味著願意進入基督的心,與祂的情感相契合,接受父親慈悲的擁抱。 《若望福音》第10章第9節記載,耶穌說:“我就是門,誰若經過我進來,必得安全”。

聖年開始時才由教宗以特別的禮儀開啟。教宗先行雙膝跪拜禮,然後用鐵鎚在堵封聖門的磚牆上敲擊三下

並誦念道:「天主,請恩准你的教會歡渡這慈恩的時刻。你願意在這時刻敞開這扇大門,讓你的信眾進去向你呈上他們的祈禱,好能在符合你聖子福音生命的道路上快步前進」

教堂裡面大師藝術瑰寶主要有一、米開朗基羅二十四歲的作品「聖殤La Pieta」;聖母懷抱被釘死耶穌的悲痛和對上帝意旨的順從在石雕作品中流露出

據說,聖殤於聖彼得大教堂展示數天後,有人傳出作者是別人,憤怒的米開朗基羅於夜間帶著工具到聖彼得大教堂,在聖母像的胸前衣帶刻上自己名字刻下『MICHEL ANGELUS BONAROTUS FLORENT FACIBAT』,也就是『從翡冷翠來的米開朗基羅做的』,這是米開朗基羅的所有做品中,唯一一件有署名的作品,由於事後米開朗基羅極度後悔,因此決定不再為作品署名

貝尼尼青銅華蓋 Baldacchino di Bernini的祭台青銅華蓋是世界最大的青銅雕塑,共耗費了九年的時間來完成;它由萬神廟移來四根重達三百七十公噸螺旋形銅柱支撐Solomonic Column 設計,這個設計源自於耶路撒冷聖殿。

華蓋上有幾處小蜜蜂的圖案,據說是當年教皇家族的族徽。當年烏爾班教皇八世 Pope Urban IIX 的紋章就是族徽加上兩把鑰匙再加上教皇專屬的三重冠,在華蓋柱子的下方可以看到。

半圓形欄杆上永遠點燃著九十九盞長明燈,而下方則是祭壇和聖彼得的墳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在此面對教徒舉行彌撒。

聖彼得寶座 The Chair of St. Peter.

在寶座的後方設計了金黃色的裝飾,四位教會聖師的雕塑(分別是聖安博羅削 St. Ambrose、聖奧古斯丁 St. Augustine、聖阿大納削 St. Athanasius、聖金口若望 St. John Chrysostom)抬著寶座,很氣派。

拉斐爾:主顯聖容 The Transfiguration 據說是拉斐爾的最後一幅畫作,正品收藏於梵蒂岡博物館

是拉斐爾應紅衣主教朱利奧•美第奇邀請為法國納博納教堂繪製的祭壇畫.也是拉斐爾臨終前的最後一幅傑作。內容取材于馬太福音: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約翰暗暗地上了高山.突然間就在他們的面前變了形象.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忽有摩西、以利亞向他們顯現.並同耶穌說話。忽然有一朵光明的雲彩遮蓋他們.從雲彩裡傳出來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門徒聽到.就俯伏在地.極害怕。耶穌進來.撫摸他們說:“起來.不要害怕。”他們舉目不見一人.只見耶穌在這裡。

聖彼得廣場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廣場:興建於17世紀,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共空間。當時希望能呈現耶穌的偉大和宗教敬畏無上的氛圍,著名建築師貝爾尼尼(Bernini Gian Lorenzo)被授任規劃設計聖彼得廣場(Piazza San Pietro)。

位於聖彼得大教堂前方。宏偉的柱廊和一座可追溯至公元 37 年的巨大花崗岩埃及方尖碑(方尖碑是由羅馬皇帝卡利戈拉(Gaius Caligula)古埃及人建造從埃及帶回,放在尼祿皇帝設置的競技場中,當做馬車競賽時的折返點,後來部分競技場改為聖彼得大教堂後,也將方尖碑移至聖彼得廣場中心位置,做為聖彼得殉教的見證。)方尖碑頂端是羅馬基吉家族的族徽:五座山丘、一個青銅星和一個十字架,教宗亞歷山大二世出身於這個家族。傳說方尖碑下埋藏著凱撒的骨灰,保存著釘死耶穌的十字架殘片

教廷瑞士籍警衛隊Swiss Guard

出口處的「梵蒂岡衛隊」也是亮點之一。 梵蒂岡自西元一九七零年已無軍隊,境外保安工作皆依靠義大利的警察和憲兵;於1506年由教宗儒略二世所建立,現存最古老的軍事組織之一。本來梵諦岡有各個國的警衛隊,在後來一場戰役裡,各國衛士都只顧自己生命,只有瑞士籍警衛誓死保護教宗至安全的處所。所以後來梵諦岡教廷的警衛工作只雇用瑞士籍的警衛擔任。

負責教宗的人身安全,不屬於梵蒂岡的軍隊,瑞士衛隊The Swiss Guard,,其成員必須是出身瑞士貴族家庭年紀介於19~30且身高一七四公分以上的天主教徒。

制服是由米開朗基羅所設計的

自動取款機,上面有拉丁語的指示 拉丁語是天主教歷史上重要的語言之一。而代表天主教會總部的梵蒂岡,自然而然就將拉丁語也列為當地的官方語言。 直到現在,梵蒂岡不管是官方、法律文件、文獻或是宗教儀式,都依舊使用拉丁語來撰寫,因此也讓拉丁語成為梵蒂岡獨特的文化象徵之一。 有趣的是,甚至在梵蒂岡的自動提款機(ATM),上面有拉丁語的提款指示。 Nonne frigus est? 不過別擔心:義大利語仍然是梵蒂岡城的官方語言。

相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