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法國」DAY11-2卡爾卡頌(Carcassonne)
地址:1 Rue Viollet le Duc, Carcassonne
電話:+33-4-68117070
營官網:www.remparts-carcassonne.fr/
上次來2017年➩ 「南法」卡爾卡頌(Carcassonne)->「西班牙」佛格雷斯(Figueres)~20170429
歷史
從前羅馬時期起,在卡爾卡松所佔據位置上就有了防禦性聚落。這座城堡的歷史可追溯到高盧-羅馬時期,作為前線重鎮,歷代為高盧人、羅馬人、西哥特人、阿拉伯人和法蘭克人爭相佔領,戰火不斷,直到十七世紀《比利牛斯和約》簽訂,整個魯西永(Roussillon)都被劃給法國,才退居二線。
城堡歷經歷史而形態不改,是中世紀要塞城市的傑出典範。城堡四周環繞著堅固的防禦工事,還有房屋、街道以及完美的哥特式大教堂。卡爾卡松的極端重要性還在於復興中世紀建築科學奠基人之一——歐仁.維奧萊-勒-杜克開展的漫長修復工作。本期,先為您講述這座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城堡,長達2500年的歷史。
高盧 – 羅馬時期
卡爾卡松被認為是歐洲最大的城堡,它創建於高盧 – 羅馬時期。很久以前,城堡所在的奧德峽谷谷地就被軍事家們視為戰略據點。它正好處於黑山和比利牛斯山脈斜坡之間,如今這裡仍然是從大西洋通往地中海的交通樞紐。在公元前六世紀,這裡開始有了城市。
在公元前122年,羅馬人吞併了這一地區,並將其整合到始建於公元前118年的納博訥(Narbonne)殖民地。早在此前的兩個世紀,羅馬人一直就有在這裡經營生意。在羅馬帝國的和平統治之下,卡爾卡松小城成為朱莉婭-卡爾卡松殖民地的首都,其繁榮得益於葡萄酒貿易和通暢的交通:這裡靠近從納博訥到圖盧茲的道路,沿著河流往來的平底小船能通到城堡腳下。隨著填土造城,卡爾卡松不斷擴大,大街小巷形成縱橫交錯的版圖。
從三世紀開始,這座城市前建起了第一道城牆,以保護城市免遭外敵的攻擊,並方便掌控下方的通路。在公元333年,朝聖者的抒情詩中曾提到了卡爾卡松的小城堡。這些作為外牆的牆體至今仍然部份依稀可見,成為現在城牆的底部。
西哥特人統治
在5世紀中葉,作為摧毀羅馬帝國的眾多蠻族之一,西哥特人佔據了西班牙和朗格多克(Languedoc)地區,以圖盧茲為中心建立了第一個得到羅馬帝國承認的蠻族王國——西哥特王國,卡爾卡松落入他們手中。在此期間,城市逐步享有政治上的相對和平,直到阿拉里克二世(Alaric II)的統治,大量西哥特君主時期的硬幣就是證明。
在公元507年,西哥特人被克洛維一世(481-511,法國和墨洛溫王朝的奠基人、國王)領導下的法蘭克人擊敗,喪失了阿基坦地區的控制權,退出了高盧。但仍保有卡爾卡松,直到公元713年。
在公元725年左右,阿拉伯人攻佔並統治了這個地方,並改名為卡爾斯克魯納,直到公元759年,被矮子丕平(Pépin le Bref,714-768,加洛林王朝的創建者,查理曼大帝的父親)率領的法蘭克人佔領,卡爾卡松古城堡才擺脫了外族兩個半世紀的統治,回到法蘭克王國的懷抱。
封建時代
隨後,卡爾卡松作為伯爵領地的時期開始了。首任伯爵由加洛林王朝選派,與之相隨的是城鎮的擴張和防禦工事的修建。它的標誌著是在教皇烏爾班二世的祝福之下從1096年開始建設的聖納澤爾大教堂,
隨後,在1130年,建造了伯爵城堡,並維修重建了高盧-羅馬城牆。從此,卡爾卡松城市由它的第一個完整的防禦工事包圍。這個城堡最初是由兩個建築構成,在1150年又增加了一座禮拜堂,從而圍繞中心庭院形成了一個U字形的平面。在大約1240年,城堡又向上加建了第二層樓。
十一至十三世紀間,統治卡爾卡松的貴族是坦卡維(Trencavel)家族,他們同時還統治著貝濟耶、阿爾比、尼姆及拉傑斯等貴族領地,是法國南部最具權勢的家族之一。在這段時期裡,卡爾卡松要塞城堡不但富有,而且很有發展前途。
也正是在這一時期,一個新的宗教,卡特里派(Catharism,又稱為純潔派),從朗格多克成功進入了這個地區。這是一個反對羅馬教廷權力的基督教異議教派,受到摩尼教思想的影響,興盛於12世紀與13世紀的西歐,主要分佈在法國南部,被羅馬教廷視為異教徒。
公元1208年,教皇英諾森三世號召十字軍討伐卡特里派異教徒,卡爾卡松受到來自北方的阿爾比派法國貴族的圍攻,終於在1209年8月15日投降,1226年卡爾卡松歸入法蘭西王國,直接受法國王室統治,由原本的貴族采邑轉變為法蘭西國王派駐地方的執行官管理行政區。
王室時代
從此,卡爾卡松進入王室統治時期,路易九世(1214-1270,卡佩王朝第9任國王)下令建設第二道城牆,使這個地方能夠經受長時間的圍攻。事實上,在那個時候,城市面臨很多威脅,尤其它是法蘭克王國和阿拉貢王國邊界防禦系統的一部份。首先建築的是伯爵城堡西面的圍牆,以保護國王派駐的行政官。隨後建築了約一公里半的防禦工事和十四座塔樓,這第二道城牆以兩側甕城保護奧德周圍的地區。
1240年,坦卡維家族雷蒙子爵的兒子謀反未遂。路易九世為防後患,將卡爾卡松舊城(即古城堡)居民強遷到河對面,用一個五邊形的城牆圍住,以跟舊城對抗,這就是卡爾卡松的新城。舊城和新城很快就展開了經濟與政治的競爭,新城迅速勝出,
可惜好景不長,卡爾卡松隨即迎來了百年戰爭的硝煙。1355年,剛在克雷西(Crécy)戰役中令英軍聲名大振的黑王子愛德華一路燒殺搶掠過來,夷平了阿奎丹(Aquitaine)和朗格多克地區,可到了卡爾卡松舊城下,居然被舊城那堅不可摧的模樣嚇住了,結果是燒掉新城了事。
隨後,這一據點開始的設施建設和擴展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修復城牆,清理道路並添加城堡樓層;第二階段發生在菲利普三世統治期間,建設了納博訥門及周邊、修復了一些高盧-羅馬時期的塔樓,還建了伯爵城堡的甕城;第三階段採用最新防禦技術翻新重建了多段城牆。
不過,黑死病接踵而來,1557年卡爾卡松的居民遭遇了毀滅性的瘟疫,城市好久沒喘過氣來。
在1560年到1630年之間的宗教戰爭期間,卡爾卡松市是一個天主教徒的重要軍事據點。在1585年,該城市被胡格諾派新教徒襲擊,不過最終將他們擊退。
古城的傾頹
十七世紀標誌著對卡爾卡松舊城放棄的開始。在1657年,城市管轄權轉移到了新城。在1659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與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之間簽訂了比利牛斯條約,結束了1648年至1659年之間發生的法西戰爭。西班牙將邊境的魯西永大省割讓給法國,卡爾卡松失去了它的戰略地位。新城轉而成為法國的經濟中心之一,專注於毛紡業。
舊城逐漸被富裕的居民拋棄,人口也日益下降,成為一個貧民區。卡爾卡松的主要宗教中心聖納澤爾大教堂,雖然還在舊城內直到法國大革命,但防禦工事被廢棄,迅速破敗。19世紀初期,駐紮的軍隊勉強才能應付防禦工事的維護。城牆的石塊被取作它用,與採石場無異,因而逐漸崩壞。
直到1835年,卡爾卡松的有識之士群起動員,說服了當時擔任歷史古蹟調查大臣的普羅斯佩.梅裡美,取得了國家的支持。1844年建築師歐仁.維奧萊-勒-杜克由國家任命負責修復工作。他先對防禦工事進行了完整的研究,自此,這個中世紀軍事建築最美的典範成了歐洲最大的古蹟修復現場。
進入城堡不用門票.只有進入城裡面的伯爵城堡才要買門票
波尼門(Porte Narbonnaise)進入城堡,城門外面有卡爾卡夫人(Madame Carcas)的雕像,根據傳說卡卡頌曾經遭到查里大帝的圍城進攻,圍城戰一路打了5年,城內山窮水盡、彈盡糧絕,城主卡爾卡夫人在第6年的時候想到一條絕妙好計,卡爾卡夫人將一隻小豬用小麥餵得胖嘟嘟,然後把小豬從高塔上面丟到城牆外面,敵軍一看到城內仍然有這麼多食物可以亂浪費一通,覺得如果要攻下城池可能還要浪費很多時間就撤軍了,卡爾卡夫人看到敵軍撤出,就搖鈴通知大家解除危機,卡爾卡夫人搖鈴的法文:「Madame Carcas sonne」最後就演變成卡爾卡頌的名字。
水槽給馬喝水用
卡爾卡頌: 完整保存 13 世紀原貌之古城,宛似童話故事的夢幻城堡,二道約 1.7 公里 長石牆環繞著上頭點綴 52 支女巫帽似的塔尖
Marcou廣場,其中豎立了一個雕像 主角名叫 JEANPIERRE CROSMAYREVIEILLE 生前是一位歷史學家兼記者,由於對這座城市的熱愛 在城市失去軍事功用成為廢墟後,一度面臨拆除的命運 最後在他努力奔走下,重新喚起政府對卡爾卡頌歷史遺址的重視
房子上的圖樣有特殊含意 早期因為有外敵要攻打卡爾卡頌,而城內已經無糧草 城主夫人為了要欺騙敵軍,所以把豬養肥丟出去 敵軍看到肥豬就以為這城資源充足就離開了
Les Terrasses de la Cité
https://les-terrasses-de-la-cite-carcassonne.eatbu.com/?lang=fr
地址: Pl. Marcou 5, 11000 Carcassonne, 法國 電話號碼: +33 4 68 72 07 99
南法名菜Cassoulet 是用油封鴨肉腿、培根和豬肉香腸一起用大量豆子、洋蔥等蔬菜放入陶鍋熬煮的東西!
滴水獸,流行於12~16世紀的哥德式教堂塔樓
聖納載荷大教堂,大玫瑰花窗是其特色。